“只须你连续学习4个小时我就叫你看电视”;“只须你考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只须你考入重点高中我就带你出国旅游”——类似如此的话语已成为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学习而与孩子打造的隐形“买卖”。原本就该是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动画片”却成了与孩子买卖的“筹码”。父母纷纷表示如此的“买卖”纯属无奈之举,升学重压大,只能想尽所有方法让孩子认真学习。而专家则指出,这种奖励式教育只能短期内有效,长期用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父母教育孩子多存在“隐形买卖”
上周末,家住广场丽园的陈先生携带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前往玩具店购买了一架价值500多元的遥控小飞机,这是陈先生兑现儿子期中考试考出好成绩的一种奖励。
据陈先生介绍,他今年上三年级的儿子非常是调皮,从小到大,孩子对学习都不如何有兴趣,为了让孩子学习能上得去,陈先生只好采取奖励式教育,就是给孩子定下一个个学习计划,只须孩子学习上达到预定下来的目的,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陈先生的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数学和语文都只有60多分,如此的成绩让陈先生和老婆忧心不已,夫妻两个为此给孩子拟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期望孩子的成绩可以提升。
然而,孩子依旧提不起兴趣来学,倒是对一款遥控直升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吵着让陈先生给他买。于是。陈先生灵机一动,像以往一样,给孩子定了个学习计划: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假如数学、语文两课都达到80分以上的,就能买这驾遥控直升飞机了。在遥控直升飞机的魅惑下,孩子学习果然上心了不少,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数学考了86分,语文也达到了82分,两科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此,陈先生兑现了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奖给孩子一架遥控直升飞机。
无独有偶,市民阮女性对儿子的教育也存在“隐形买卖”的现象。阮女性平常比较忙,没多少时候辅导孩子学习,因此,孩子的学习一直不太理想。为了让孩子多花些时间在学习上,阮女性也采取了奖励教育,每当孩子的作业做得好,考试成绩理想时,阮女性都会给予肯定的奖励。另外,当孩子提出需要时,阮女性也会以学期成绩为筹码,跟孩子进行买卖,只须孩子在学习上达到需要,就能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
记者采访中获悉,在教育孩子中存在“隐形买卖”的父母不在少数,但这种奖励教育方法,也令他们感到烦恼。陈先生和阮女性都表示,这种奖励的方法,只能刺激孩子一时的学习兴趣,却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学习,为此,他们感到非常迷茫,不懂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奖励式教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专家刘怡同意记者采访时指出,父母与孩子间的“隐形买卖”——奖励式教育办法虽然会有短期的成效,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是使孩子内向、胆小、丧失自信心。长期的奖励式教育会让孩子压抑自己,努力通过我们的行为讨好别人。如此的孩子会过多地在乎其他人的态度,缺少我们的主见。二是缺少学习兴趣,奖励式教育使得孩子为了奖励而去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习就仿佛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做的苦力,最后会致使孩子缺少正确的学习习惯、丧失学习兴趣。三是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跟孩子买卖的首要条件是把学习作为一种任务和命令传达给孩子,当孩子感觉到这种命令时就会极力地摆脱父母的束缚,加重逆反心理。
刘怡觉得,假如孩子完成了父母的需要是为了得到奖励,就不会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并且还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做一些事情。假如父母需要孩子干什么、孩子跟父母讨价还价,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在和你商量,你有选择的空间;什么事情是你必须要做的、是你的义务,不可以选择。父母应该拟定一个适当的合乎孩子实质能力的规则,才会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市实验小学的莫老师也表示:“孩子子本身就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假如父母刚开始就把学习作为换取其他东西的砝码,这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本身没乐趣,抹杀了孩子爱学习的天性,最后致使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莫老师还觉得,“不要表彰孩子获得的优秀成绩,而要关注孩子自己技能上的进步和变化并给予褒奖。让孩子感觉到你赞赏的是他自己技能的进步而不是那个比上次进步了的分数,以此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