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早晨醒的非常早,大约五点钟,还没有到起床时间,我便拿起手机上网看新闻。恰逢两会召开,作为一名政治老师,看新闻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特别是关于两会的热门话题。我看的是“微两会”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在同意记者采访时提出了“父母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的看法,虽然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但依旧给我以非常大的触动。
曾几何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成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非常受父母的推崇。各种兴趣班、专长班、补习班充斥着整个社会,父母恨不能把所有些常识统统塞进孩子的大脑。而几乎没哪个会想到孩子的感受。一个个花朵般的孩子被培培养老气横秋的小老头。
我也是一位父母,我也期望我的孩子以后可以有一个完满、富足、幸福开心的生活。假如他喜欢我会把孩子送去上兴趣班,但我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上任何的辅导班。为何?我一直觉得,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轻松开心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小时候的主要内容就是玩耍。想想大家的童年,可曾上过就算是一天的补习班,大家的童年除去玩还是玩,难道大家今天的生活就是不完满、不幸福吗?虽然大家过得略显清贫,但也有车有房(非常矛盾是不?)但我从未感到不幸福。所以,我要说,请把童年还给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家是父母的“帮凶”。大家都是同行,不讲解了。有人提出,目前的教育几乎成为吃人的教育。这几天浏览了不少名人关于教育的博文,无一不是持批判的态度。爱、幸福、快乐、等待、自然是关键字。而不是分数、排名、升学率、奖金。大家教师不能不深思,面对如此的教学近况大家的学生快乐吗?大家教师幸福吗?
不久前看到了另一条给我非常大震动的新闻,说的是现在的韩国和日本的男子平均身高都超越了中国,以前大家常常戏称倭国的日本身高居然超越了大家天朝!!!分数已经压倒所有,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成为了漂亮的口号,三好学生也只不过一好而已!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大家的素质教育改革一次次的败下阵来,不论是领导、父母、教师还是学生,在高考考试规范面前不能不低下高昂的头,俯首称臣。
所以,“别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这个看法虽然响亮,但却非常难引起太大的变化。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水面非常快就会回归平静。绝大部分的孩子依旧要面对海量的兴趣班、专长班……
或许不少父母不会改变,但我必然会坚持我的原则,第一我会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我会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想让他早早的带上眼镜,更不想让他早早的失去童年应有些欢乐…写到这里,请沉思,但千万不要沉沦,与大伙共勉。
日常,做不完的事情,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理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尽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旅程,缓一缓,漫步生活。